“鳥巢”的橫空出世,讓鋼構建筑的魅力為世人所知。而隨著國家區域振興計劃的相繼推出,其帶來的產業轉移機會,以及基礎設施投資在未來幾年的確定性增長,令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鋼構產品即將迎來一輪爆發式的需求增長.
輕鋼結構前景值得期待
國泰君安研究員韓其成認為,2011年鋼構行業的市場很可能復制2010年裝飾行業的發展軌跡。在這種預期之下,鋼構行業中各個細分產品以及各個上市公司的情況,就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建筑鋼結構項目可分為空間鋼結構、重鋼結構和輕鋼結構。目前A股上市公司的業務主要集中在建筑鋼構領域。一般來說,重鋼結構和空間鋼結構較為復雜,施工難度大,對公司的設計能力、工人的現場拼裝和焊接能力,以及鋼結構配件的制作能力要求都較高。據記者了解,培養一個熟練的焊工或操作工至少需要5年的時間;由于施工難度大,業主對承建商的過往業績、資質以及技術的要求均較高,需要公司有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大批熟練的焊接工和裝配工;另外,一般重鋼結構和空間鋼結構的投資額都比較大,對墊資和履約保證金等的要求也就比較高。總的來說,空間鋼結構和重鋼結構由于對技術、資金、資質和業績等的要求較高導致行業壁壘也較高,因此市場競爭相對緩和;而輕鋼結構則行業壁壘低,市場競爭激烈。華泰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提出,未來3年,我國的鋼結構需求應該仍以工業廠房、橋梁、火車站、軌道交通站、機場以及體育場、大劇院等公共建筑為主。
雖然鋼構市場未來的發展空間巨大,但也有分析人士對此抱有審慎的態度。北京某位研究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鋼構產品的銷售凈利率與鋼材價格密切相關。2008年底以來,鋼價一路下跌并徘徊于低位,這對于鋼結構企業的毛利提升起到一定的作用。“實際上,2010年的鋼價已接近歷史最低位。這對企業凈利的提升作用是相當大的。”該人士表示。
他介紹,目前鋼構行業的產品定價機制普遍為“鋼材價格×(1+合理毛利率)”模式,可以將鋼材價格波動風險轉嫁給下游客戶。但鋼材價格上漲或在高位運行,一定程度上將使生產廠商流動資金需求增加,同時對鋼結構產品的需求增長也會造成抑制作用。
總的來說,鋼構市場面臨的外部環境非常微妙,雖然未來面臨基礎建設投資增速回落,公共建筑市場新開項目減少的風險,但產業帶轉移和產業升級使工業建筑市場生機蓬勃;鐵礦石等原材料漲價成本驅動鋼價在一定時期上漲,但隨之而來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又從需求角度抑制了鋼價。“企業對整個產業鏈的成本控制能力,高端產品的產銷量,將是企業在鋼價波動頻繁的背景下脫穎而出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