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工程建設空前,大型鋼結構建筑物遍布全國。但在巨大成就背后也潛伏著憂患,行業發展中存在病態,已經建設了一批亞健康工程等。為促進今后鋼結構行業能健康積極發展,不避一孔之見之嫌,談談幾點期盼與大家商榷。
五學習普及新知識,改進與提高行業的專業水平
自上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滲入土建行業,許多環節的運作發生巨大的改變,計算機技術改變了傳統的設計計算、加工制作、安裝施工、檢測維護等工序的內涵。因而衍生出一批嶄新的結構體系,預應力鋼結構就是其中之一。
一重新回歸“適用,經濟,美觀”三原則
這是古今中外土建行業發展的三原則,因時代不同可能有所側重。在經濟社會的任何發展階段,任何國家和任何行業都不能不講究經濟效益,注意勤儉節約。不講投資成本,不顧結構合理性、科學性的思想行為,產生于不健全和片面的機制與政策,如投資方和經營方的分離(即所有者缺位);設計與施工的取弗和材料消耗量掛鉤(導致重量不重質)以及不健康的思想導向等。
三總結建設經驗教訓,梳理工程成敗得失
建設中的經驗與教訓都是我們的寶貴財富,要科學、客觀、全面、恰當地分析與評價。既不應以偏概全,也不應以瑜掩瑕。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去分析判斷本專業技術的成敗,應是順理成章和應該的,因為成功的經驗可以豐富自己,幫助他人,失敗的教訓更可以鞭策自己,警醒別人。只有正確認識,科學分析建設中的成敗得失,才能促進我國的建筑業快速、科學、健康地發展。
二建立與實施大型公用工程建設的法制化管理
大型公共工程項目的投資出于國庫,源于納稅人。它是國家的財產,人民的財富,不屬于那一屆政府,更不是那個人的政績工程。因此,工程的立項、審批、設計、施工、材料采購、加工制作及招、投、評標等環節都應當在一定法規下陽光運作,避免任意性及人為影響。建立建設過程的法制化管理,還為我國的廉潔政治筑起了一道有力屏障,有效地提高了工程的科學性、公正性和透明性。
四開展建筑結構學科中的點評交流,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在大規模經濟建設中,少數工程出現失誤與不當在所難免。這是行業的共同財富,應當認真總結教訓,不斷前進,啟示后人,引以為戒。在眾多的大型建設項目中,不是不可以設計怪異、新奇的建筑物,問題是如何從本專業角度進行科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