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下午,東陽江鎮錦源村嶺潭,在一剛搭建起來的活動板房內,養蠶專業戶趙留松夫婦琢磨著,如何更合理地給“蠶寶寶”們搭個“新家”。
錦源村養蠶歷史悠久,但在活動板房里養蠶,還是頭一回。蠶農們感覺挺新鮮,都在觀望。趙留松說,既然有補助政策,他就先來開個頭。
活動板房長12.8米、寬7.2米,上下兩層,每季可飼養8張蠶子的蠶。為此,趙留松投資了6萬多元,已經不是一筆小數目。不過,他挺有信心,因為會有一定的補助,而更重要的是,在新環境里,“蠶寶寶”們會更好地成長。
活動板房能有效控制溫度、濕度,方便消毒,確保“蠶寶寶”的質量。
市方圓蠶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宏其說,計劃擴大飼養規模但無場地的養蠶大戶,可以申報補助,經審核通過后,將給予30%至50%的補貼。
這些年,趙留松每年都飼養20多張蠶子的蠶,地點是自家的兩間三層樓房以及從鄰居處租借來的五間房子。
“蠶寶寶”每天需要飼養三餐,有時是半夜三更,因此幾個地方分開飼養帶來了很大不便,另外,農家屋經常有老鼠出沒,讓趙留松很煩惱。就在這時,活動板房補助政策來了,解決了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