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最近,在路演的過程中,我們深刻感受到投資者對環保限產的理解發生了重大轉變,這個轉變幾乎是在過去兩周的時間內完成的,在上上周(9月11日始)開始路演之初,投資者幾乎將環保限產和工業品價格上漲劃等號,即環保限產就等于漲價,環保限產落地的程度就決定了工業品價格上漲的高度,因此投資者關心的問題主要在于環保限產落地率究竟怎樣,會不會有更加嚴厲的政策?而到了路演的后半程,環保限產政策落地依舊嚴厲,但商品期貨價
最近,在路演的過程中,我們深刻感受到投資者對環保限產的理解發生了重大轉變,這個轉變幾乎是在過去兩周的時間內完成的,在上上周(9月11日始)開始路演之初,投資者幾乎將環保限產和工業品價格上漲劃等號,即環保限產就等于漲價,環保限產落地的程度就決定了工業品價格上漲的高度,因此投資者關心的問題主要在于環保限產落地率究竟怎樣,會不會有更加嚴厲的政策?
而到了路演的后半程,環保限產政策落地依舊嚴厲,但商品期貨價格卻迅速下跌,投資者逐漸意識到環保限產實際上“供需雙殺”的效果,我們提到了三個環保限產供需雙殺的例子,唐山地區型材加工廠的停產,山東地區鋁型材加工廠的停產以及上海地區汽車零配件加工廠的停產。這些對于之前被大家“寄予厚望”的原材料價格都形成比較實質的利空。(鋼坯,電解鋁,鋼板),這在諸多客戶中形成了共鳴,很多熱心的客戶還給我們補充了不少反應供需雙殺的“素材”,比如有人提到現在鋼貿商服務客戶要提供“增值服務”,賣鋼材搭配幫找零配件,再比如也有客戶對庫存偏低支持價格走高的邏輯形成質疑,認為正是因為當前貿易商和用鋼企業的庫存都低,都沒有備貨,且鋼廠利潤高,所以貿易商和用鋼企業容易結成“統一戰線”,對當前處于相對高位的鋼價不認可,迫使鋼廠做出“有誠意”的讓步。還有客戶提示我們,在今年國慶前夕,鋼廠備貨的積極性并不高,以往國慶前,下游用鋼企業往往要提前兩周備貨(即在9月中開始備貨)但是今年備貨意愿較弱,鋼鐵企業挺價惜售與貿易商和用鋼企業的恐高躑躅形成鮮明對比,從這個角度來看,對十一之后的價格也不看好,用鋼企業和貿易商敢和鋼廠“硬扛”的原因也是因為下游需求相對一般。還有客戶例舉了一些建筑工地土方作業停工的證據,認為長材需求下滑不可避免。
我們感謝客戶們對我們工作的幫助,他們的無私分享增進并深化了我們對工品價格問題的思考和認識。如果庫存低都已經成為看空鋼材價格的證據,市場情緒的悲觀可見一斑,“環保限產是把雙刃劍的邏輯已經深入人心,另外,7-8月偏弱的經濟數據也讓市場對未來需求的悲觀加劇,有一個客戶提到這樣的觀點:“庫存低,供需存在負缺口只能是價格上漲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需求不弱疊加供需存在負缺口才能讓價格上漲,現在需求明顯走弱,鋼企抱有如此之高的利潤是不合理的”,最近,我們觀察到,鋼鐵現貨調價之后,成交依然清淡,市場觀望情緒濃郁,我們之前也提過,之前鋼鐵漲價之時,市場也是觀望情緒濃郁,這其實就是總需求偏弱情況下的特征,無論漲價還是跌價,用鋼企業的心態都是好的,不因供需缺口而改變,這位客戶的觀點是頗有道理的。
另外,我們之前還提到一個觀點,就是當一個品種炒作情緒濃郁的時候,它的價格是沒有穩態而是發散的。我們簡單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噸鋼利潤1000元與噸鋼利潤500元時,鋼材的供需有什么大的區別,500元時企業的供給意愿確實會弱一些,但是限產環境下,影響供給的主要變量已經是限產政策了,當價格下跌時,如果企業預期偏悲觀反而會加快銷售,盡量在利潤尚好的時候兌現收入,所以價格下跌供給未必收縮。需求方面,一方面限產是影響需求的主要變量,另一方面,用鋼需求也難以和價格呈現明顯的反向關系,工地和汽車廠也不能因為鋼價便宜就多用鋼,因此噸鋼利潤1000與500元的供需可能就沒有什么區別,那么,我們又怎么能說當前的供需缺口對應1000元的噸鋼利潤合理還是500元的噸鋼利潤合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