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樣品的選擇
本次試驗選取的是國內鋼結構行業帝用的Q340-B材質的鋼板,板厚分別選取了3個規格:14,25,35 mm,以覆蓋重型鋼結構較為常用板材的厚度范圍。為了考察沿軋制方向及非軋制方向的變化是否存在差異,每種規格都沿軋制向及非軋制向各取2組試件:拉伸樣毛胚尺寸為6(板厚)×100 mm×400 mm,沖擊樣毛胚尺寸為6×150 mm×200 mm,金相樣毛胚尺寸為6×150 mm×200 mm;其中一組毛胚維持原始軋制狀態作為基準樣,另一組毛胚進行熱校正處理作為對比樣。經過加工后的試樣按以下方式命名:原始狀態沿軋制方向取樣為A樣;原始狀態垂直軋制方向取樣為B樣;經過熱校正處理的沿軋制方向取樣為C樣;經過熱校正處理的垂直軋制方向取樣為D樣。
1.2 試驗及測試方法
國標中對于熱校正控制溫度的定義并不明確,具體是指表面溫度還是體溫度不明確,本文傾向于選取表面溫度作為控制手段,因為熱校正的通常做法就是對鋼材表面烤火。雖然體溫度測量值較為恒定,但是即使局部金屬達到體溫900。C,其表面溫度已遠超出了900。C,鋼材表面不可避免會發生液化,對鋼材性能將產生不可逆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