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結構通常由型鋼和鋼板等制成的鋼梁、鋼柱、鋼桁架等構件組成,各構件或部件之間采用焊縫、螺栓或鉚釘連接,有些鋼結構還用鋼絞線、鋼絲繩或鋼絲束以及鑄鋼等材料組成。鋼結構所需的鋼材強度較高,彈性模量也高,適宜于承受振動和沖擊荷載。
與傳統土木建筑方式相比,鋼結構建筑具有“輕、快、好、省”4個優異性能。鋼材容重與強度的比值一般小于混凝土和木材,在同等條件下,采用鋼結構的建筑物整體重量最輕;鋼結構便于機械化制造,精確度較高,安裝方便,施工周期短,是工程結構中工業化程度最高的一種結構;鋼結構建筑對環境破壞小,抗震性能好,且適合于不同的氣候條件和大氣環境;采用鋼結構還能節省地基基礎費用,可節約用水,便于控制造價,同時,還可被再次利用,減少建筑垃圾。
鋼結構建筑產品可以實現“零資源、零能耗、零排放、零污染、零工地、零距離”等“六個零”的綠色建筑理念。“零資源”,即最大限度以鋼材和其他可再生資源作為建筑材料,可實現鋼材循環生產利用;“零能耗”,可采用新型節能保溫透氣的鋼結構建筑配套建筑材料、被動式節能空調技術和清潔能源集成應用技術,包括水蒸發制冷、太陽能集電集熱技術,將建筑全生命周期能耗降到最低;“零排放”,鋼結構降低粉塵,可采用雨污水回收和渣物處理,使二氧化碳和污水污物排放被杜絕;“零污染”,可利用現代鋼結構技術,工業化和標準化制造,集成生產、施工現場快速拼裝的經營模式,使建筑過程無噪音、無大氣污染、無污水排放;“零工地”,可將施工現場需要的關鍵構件和部件移至室內工廠生產,生產完成后到現場實行快速拼裝施工,提高作業功效,縮短施工周期;“零距離”,可以實現構件標準化、供應系列化、生產工廠化、施工裝配化,隨時隨地通過物聯網智能控制系統操控使用的耗能設備,實現零距離連接。因此,鋼結構建筑是對城市環境影響最小的建筑結構之一,被稱為綠色建筑的主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