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結構工程做鋼結構主要材料有那些
鋼結構通常在450攝氏度~650攝氏度的溫度中就會失去承載能力,發生很大的形變,導致鋼柱、鋼梁彎曲,結果因過大的形變而不能繼續使用,一般不加保護的鋼結構的耐火極限為15分鐘左右。這一時間的長短還與構件吸熱的速度有關。要使鋼結構材料在實際應用中克服防火方面的不足,必須進行防火處理,其目的就是將鋼結構的耐火極限提高到設計規范規定的極限范圍。防止鋼結構在火災中迅速升溫發生形變塌落,其措施是多種多樣的,關鍵是要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方法,如采用絕熱、耐火材料阻隔火焰直接灼燒鋼結構,降低熱量傳遞的速度推遲鋼結構溫升、強度變弱的時間等。但無論采取何種方法,其原理是一致的。因此,筆者認為在現實中4種鋼結構防火保護措施必須給予重視 。
主要材料
型材:包括截面形式為:“H”型鋼,“十”字形鋼、“口”字型鋼。目前我國萊鋼、馬鋼、鞍鋼一廠自行出產的100mm—700mm的熱軋“H”型鋼,上海大通出產的高頻焊接輕型H型鋼 均已投放市場。
鋼承板:或是壓型鋼板,我國已能出產各種型號的壓型鋼板。
高層鋼結構工程特性
與混凝土高層比擬:
自重輕,截面小,可降低基礎造價,室內有效面積大,與玻璃幕墻結合,建成現代感很強的建筑形狀。
施工速度快、產業化程度高,可降低人工用度,增加建筑的投資回報率
抗震機能較好,利于向高層、超高層發展。
高層鋼結構工程政策指向
高層鋼構的行業尺度《高層民用建筑鋼結構技術規程》已頒布,抗震規范已修訂完。
高層建筑結構用鋼國產化也已定了尺度,并逐步實施。國家將進一步鼓勵高層鋼結構用國產熱軋“H”型鋼。
高層鋼結構的設計軟件正在進一步布研究、開發、鑒定中。
高層鋼結構工程發展、現狀、遠景
高層鋼結構在我國最早應用于產業建筑中,如礦井塔架、海洋平臺等。民用高層鋼結構的應用起步較晚,我國最早的高層鋼結構建筑為上海國際飯店(1932年,22層,82米),進入八、九十年代以后,高層鋼結構獲得了較快的發展,海內也泛起了一批高層鋼結構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