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我國一直處在大規模建設時期,各地建造了一大批工程造型新穎、結構受力合理的建筑項目,特別是一些結構復雜的工程都進行了大量的計算分析和試驗研究。為充分發揮建筑結構設計人員的積極性和創新性、提高建筑結構的設計水平和工程設計品質、推動工程結構設計行業的健康發展,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司和中國建筑學會的支持下,中國建筑學會建筑結構分會策劃和具體承辦了第七屆全國優秀建筑結構設計評選活動。評選活動得到了各省、市、區設計單位的積極支持和參與,共收到166個項目。申報的項目有3個特點,一是申報項目多,申報項目單位涉及面很廣,既有大城市大設計院,也有中小城市設計院;二是申報項目的內容豐富,結構體系新穎,類型齊全、復雜,很多結構體系介于兩種結構之間;三是近年來世界矚目申報的項目多,如世博項目、奧運項目,還有廣州亞運會、深圳大運會項目等。從申報的數量可以看出,近年來大跨及空間結構建筑發展迅速,占申報項目的50%;大跨及空間結構的體育場館、鐵路車站、劇場、會展中心等發展迅速,工業建筑及特種建筑的地鐵車站、交通樞紐、隔震、加固改造也發展很快;每一類型中都呈現出各種使用合理、造價經濟的新結構體系。
彩鋼超輕鋼結構集成住宅市場前景
受國內土地政策以及人口實情影響,冷彎薄壁型鋼 (超輕鋼)低層住宅系統在國內發展一度困難重重,不少人甚至對該體系在國內何去何從在信心上產生了動搖。不可否認,近幾年由于國家政策影響,低層住宅(別墅)用地控制非常嚴格,人口問題對多層、高層住宅的需求以及成本等原因,超輕鋼住宅 的推廣應用受到很大制約。但是,超輕鋼集成住宅 特有的優勢,特別是通過前不久的美國之行,完全堅定了我們繼續發展這一先進體系的信念。
通過近幾年的實踐論證和計算,可以看到,超輕鋼住宅系統優勢非常明顯:一是通過各類新型、環保、節能材料的應用,本體系住宅整體節能、環保性能的優越性進一步凸顯;二是超輕鋼以其特有的性質具備良好的抗震、抗風等優點;三是工廠化生產、拼裝,既保證了產品質量的穩定性,更推進了施工進度,受施工現場自然條件影響也小。同時,還能增加得房率,減少建筑污染物的產生,推動了住宅產業化的發展,是傳統磚混、木結構不可比擬的。雖然目前直接成本稍高,但綜合成本是很有競爭力的,這就需要我們轉變觀念、轉變思路。
鋼結構建筑的造價也是制約其發展的一大原因。但從鋼結構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從建設總投資考慮,鋼結構建筑的造價并非不可接受。與傳統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相比,鋼結構的構件斷面所占空間面積要小得多,這就有效增加了房屋的使用面積。采用鋼結構還能大大縮短工期,降低綜合成本。而且,鋼結構材料還可以回爐循環使用。鋼結構是易于產業化的,它容易實現設計的標準化、構配件生產的工廠化、施工機械裝配化;能做到系列化開發、集約化生產、社會化供應;并且能提高工效、保證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