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在我國的建筑當中,隨著鋼結構的出現,于是我國鋼結構建筑發展速度非常快,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對2009年鋼結構的總量結構體系有一個統計:2009年我國鋼結構加工總量約為1380萬噸,若考慮材料損耗8%,則耗用鋼材1490萬噸。其中,上海、浙江、江蘇地區鋼結構加工量約為410萬噸以上,約占全國鋼結構加工量1/3以上;工業建筑(廠房)鋼結構用量約為264萬噸,民用建筑(房屋)約為172萬噸,鋼材品種比例,中厚板約占50%以上,熱軋H型鋼占15%左右,彩涂板包括鍍鋅板占12%,管材占3.5%左右,其他型鋼及冷彎型鋼約占19%;鋼結構發展對鋼材的需求以每年5%~8%的速度增加,這與國內經濟發展速度相適應。
我國在節能減排方面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要求。2009年,溫家寶總理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領導人會議上也承諾,到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要比2005年下降40%%~45%%。可以看出,作為耗能大戶,建筑業在低碳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鋼結構建筑在我國整個建筑行業所占的比重還不到5%,而發達國家已占到50%。因此,我國鋼結構建筑發展潛力巨大,或者說我國鋼結構建筑同世界發達國家相比較,還存在差距,這個差距就是鋼結構發展的潛力,也是鋼結構發展的空間。
無論是低碳經濟的要求,還是中國鋼產量的增加,都說明目前是中國鋼結構發展的最佳時期,也是最難的挑戰期和鋼結構企業成長、鋼結構企業的企業家成長最大有作為的時期。如果說21世紀是鋼結構的世紀,到本世紀第2個5年規劃的時候,將是鋼結構發展最大有作為的時期。
鋼結構建筑是一種節能環保型建筑,鋼結構是一種重量輕、強度高、抗震性能好、而且能循環使用的建筑材料。所以,鋼結構建筑物作為綠色建筑物、綠色低碳建筑,成為中國工業產業和循環經濟的代表,成為創造綠色城市生活的方向。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還設定了兩個階段的目標:第一個階段,到2010年,全國新建建筑爭取1/3以上能夠達到綠色建筑和節能建筑的標準。同時,全國城鎮建筑的總耗能要實現節能50%;第二個階段,到2020年,要通過進一步推廣綠色建筑和節能建筑,使全社會建筑的總能耗達到節能65%%的目標。如果目標能夠實現,那么,我國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相當于英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