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按所有材料及受力特點分類
(1)剛性基礎:剛性材料制作的基礎稱剛性基矗
剛性材料:抗壓強度高,而抗拉、抗剪強度低的材料。常見有:磚、石、混凝土。
(2)非剛性基礎(柔性基礎)在混凝土基礎底部配以鋼筋,利用鋼筋來承受拉力,使基礎底部能夠承受較大的彎矩。
B、鋼結構按基礎的構造型式分類
(1)條形基礎(帶形基礎):當建筑物上部結構采用磚墻或石墻承重時,基礎沿墻身設置。
(2)獨立基礎:當建筑物上部采用框架結構或單層排架及門架結構承重時,基礎常采用方形或矩形的單獨基礎,這種基礎叫~或柱式基矗當柱采用預制構件時,基礎做成杯口形,然后將柱子插入、并嵌固在杯中內,故稱杯形基矗
(3)井格式基礎:當框架結構處在地基條件較差的情況時,為了提高建筑物的整體性,以免各柱子之間產生不均勻沉降,常將柱下基礎沿縱橫方向連接起來,做成十字交叉的井格基礎,也叫十字帶形基矗
(4)筏形基礎:當建筑物上部荷載較大,而所在地的地基又比較弱,這時采用簡單的條形基礎或井格式基礎已不能適應地基變形的需要是,常將墻或柱下基礎連成一片,使整個建筑物的荷載承受在一塊整板上,這就是筏形基矗筏式基礎有平板式和梁板式之分。
(5)箱形基礎:箱形基礎是由鋼筋混凝土的底板、頂板和若干縱橫墻組成的,形成空心箱體的整體結構。基礎的中空部分,可用作地下室,有的還可形成多層地下室。箱形基礎整體空間剛度大,對抵抗地基不均勻沉降有利,一般適用于高層建筑或在軟弱地基上建造的重型建筑物。地下部分可做人防、車位、設備層等等。
(6)樁基礎:按受力特點可分為端承樁和摩擦樁。樁基礎可以穿過軟土層把建筑物的荷載傳遞到持力層這樣的樁叫端用樁與土層之間的摩擦力來承受建筑物的荷載的稱為摩擦樁。樁基礎可以節省大量的土方工程。
住宅的結構形式
住宅的結構是指住宅的承重骨架(如房屋的梁柱、承重墻等),其作用是保證住宅在使用期限內,把作用在住宅上的各種荷載或作用力,可靠地承擔起來,同時在保證住宅的強度、剛度和耐久性的情況下,把所有的作用力可靠地傳到地基中去。
住宅建筑的形式由于有多種多樣,加上其房間面積大小、開間進深以及組合方式的不同,相應采用的結構也就有所不同。商品住宅的結構形式主要是以其承重結構所用的材料來劃分的。一般可以分為磚混結構、磚木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三種形式:
一、磚混結構住宅
磚混結構是指建筑物中豎向承重結構的墻、附壁柱等采用磚或砌塊砌筑,柱、梁、樓板、屋面板、桁架等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通俗地講,磚混結構是以小部分鋼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磚墻承重的結構,又稱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因為磚混結構的主要承重結構是粘土磚,所以磚的形狀及強度就決定了房屋的強度。可以這樣說,磚的形狀越規則,砂漿的強度越高,灰縫越薄越均勻,砌體的強度就越高,房屋的耐用年限就越長。
磚混結構的優點主要表現在:
①由于磚是最小的標準化構件,對施工場地和施工技術要求低,可砌成各種形狀的墻體,各地都可生產。
②它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化學穩定性和大氣穩定性。
③可節省水泥、鋼材和木材,不需模板,造價較低。
④施工技術與施工設備簡單。
⑤磚的隔音和保溫隔熱性要優于混凝土和其他墻體材料,因而在住宅建設中運用得最為普遍。
二、磚木結構住宅
磚木結構住宅是指建筑物中承重結構的墻、柱采用磚砌筑或砌塊砌筑,樓板結構、屋架用木結構而共同構筑成的房屋。這種結構的房屋在我國中小城市中非常普遍。它的空間分隔較方便,自重輕,并且施工工藝簡單,材料也比較單一。不過,它的耐用年限短,設施不完備,而且占地多,建筑面積小,不利于解決城市人多地少的矛盾。
三、鋼筋混凝土結構住宅
鋼筋混凝土結構住宅是指房屋的主要承重結構,如柱、梁、板、樓梯、屋蓋用鋼筋混凝土制作,墻用磚或其他材料施工建造的房屋。這種結構具有抗震性能好、整體性強、抗腐蝕耐火能力強、經久耐用等優點,并且房間的開間、進深相對較大,室內活動空間也相應增加,室內空間分隔較自由。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依其施工方式的不同可分為: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與預制裝配式鋼筋混凝土結構兩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