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鋼結構整體設計目標我國橋梁鋼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與國際標準(BS5400,EUROCODE)基本一致。完整性設計的目標是確保結構在使用年限內的可靠與安全。橋梁鋼結構的完整性設計由荷載、材料性能、結構細節構造、制造工藝、安裝方法、使用環境及維護方式等多種因素所確定。設計除對結構、構件連接及構造細節按常規考慮強度、剛度要求外,尚需對損傷與損傷容限、斷裂與抗斷裂作出評定。
二、鋼結構損傷及損傷容限鋼結構從材料加工過程到服役期不可避免的會在內部和表面形成和發生微小缺陷,在一定外部因素(荷載、溫度、腐蝕等)作用下,這些缺陷不斷擴展與合并形成宏觀裂紋,導致材料和結構力學性能劣化。對橋梁鋼結構而言,完整性和損傷是相對應的,損傷程度將會對結構的完整性帶來影響,損傷極限則是結構的失效。而損傷容限是指鋼結構在規定的使用周期內抵抗由缺陷、裂紋或其他損傷而導致破壞的能力。損傷容限概念的使用是承認鋼結構在使用前存在有初始缺陷,但可通過結構完整性設計方法評判帶缺陷或損傷的鋼結構在服役期限內的安全性。
國內橋梁鋼結構因損傷導致局部破壞的實例近幾年時有發生,結構損傷構成了對橋梁安全與耐久最大的威脅。在引起設計者對焊接結構損傷、損傷擴展以及結構系統失效過程關注的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如何保證橋梁鋼結構系統整體完整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