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稱綠色建筑為生態建筑或可持續建筑。美國稱之為綠色建筑。中國給綠色建筑的定義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沈祖炎說:“我國建筑行業近年來一直是能源、材料、水和其他資源的使用‘大戶’,發展推廣應用鋼結構完全符合國家著力提倡建立節約型社會的倡議,符合當前國家對建筑業提出的可持續化發展的要求。”沈祖炎為鋼結構建筑總結出“輕、快、好、省”的四大特性。輕——鋼結構建筑具有輕質高強性。鋼結構住宅的重量是鋼筋混凝土住宅的50%左右,使用面積比鋼筋凝土住宅提高4%左右。快——鋼結構建筑的工業化程度高,工期短。在同等條件下,鋼結構與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工期相比,鋼結構僅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的1/3~1/2。好——鋼結構材性好,可靠性高。在國內外的歷次地震中,鋼結構是損壞最輕的結構,已被公認為是抗震設防地區特別是強震區的最合適結構。省——單純從目前材料的價格上看,鋼結構比混凝土結構的造價要高,但鋼結構比混凝土結構建設速度要快50%左右,這會節省很多時間成本,而且房屋整體重量也比混凝土結構輕50%以上,這樣基礎處理、運輸量的成本都會下降。建造房屋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設計、制造、運輸、安裝、維修和管理等諸多環節,因此,從整體上看,鋼結構更“省”。此外,鋼材具有可回收再利用的特點,相對于目前普遍使用的其他建筑材料,其最有利于節能、節材、節水和節地。沈祖炎對鋼結構建筑簡明扼要的總結,與綠色建筑的特征是那么地吻合。
鋼結構住宅是鋼結構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擁有鋼結構建筑特有的延性,因此,安全系數較其他結構的住宅會更高些。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副主任梁小青是住宅產業化的推進者之一,10 余年來一直為我國的住宅產業化奔走呼吁。梁小青在本文中論述了我國住宅產業化的現狀、鋼結構的優勢,并指出鋼結構住宅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住宅產業化的發展方向。
高效的焊接工藝和新的焊接、切割設備的應用以及焊接材料的開發應用,都為發展鋼結構工程創造了良好的技術條件。在普通鋼結構、薄壁輕鋼結構、高層民用建筑鋼結構、門式鋼架輕型房屋鋼結構、網架結構、壓型鋼板結構、鋼結構焊接和高強度螺栓連接、鋼混凝土組合樓蓋、鋼管混凝土結構及鋼骨混凝土結構等方面的設計、施工、驗收規范規程及行業標準已發行20余本。有關鋼結構的規范、規程的不斷完善為鋼結構體系的應用奠定了必要的技術基礎和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