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我國目前的現狀,有關專家指出,鋼結構住宅研究的重點首先應該放到產業化推動的問題分析上。目前,我國的技術標準、規范均跟不上住宅產業發展的要求,現有部分規程未能體現鋼結構住宅“工業化”制造的特點;與鋼結構住宅配套的產品還存在許多問題;鋼結構住宅的設計方法非智能化、標準化,不能與制造廠家實行無縫鏈接等。
其次,應該放到產業化推動的技術經濟政策上。在鋼結構住宅項目的規劃、立項、設計、審批環節上,可以建議政府主管部門出臺一些優先發展、優先審批的政策,對一些地震災害活躍的地區,在辦公、醫院、學校等公共設施應強制性推行鋼結構建筑。充分利用鋼結構住宅對土地污染小、可利用空間大的優勢,建議在建設用地的立項、審批、規費征收和稅收政策上給予一定的優惠。從鋼結構住宅可以儲備鋼鐵資源的角度,對鋼結構住宅的建設用鋼、建材供應方面,出臺一些優惠、扶持措施。從建筑節能的角度,建立鋼結構住宅建設專項發展基金,金融機構應給予必要的傾斜、優惠政策,在國家政策范圍內的節能減排資金方面,對發展鋼結構住宅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
再其次,應該放到產業化推動的科技創新上。一是堅持在發展方式上創新。鋼鐵生產企業開發適合鋼結構住宅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以滿足設計要求;房地產公司、鋼結構企業在住房建設中,滿足住房經濟性能、安全性能、耐久性能等方面的綜合要求,形成完善的建筑體系;設計單位要加快相關技術標準、規范、規程的制訂和修訂;政府相關部門和行業組織在市場監管、資質審查、工程質量上嚴格把關,是產業化發展的重要保證。二是堅持在性能上創新。注重對鋼結構住宅建筑物理指標的實驗研究,努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化設計、智能化生產軟件及鋼結構工業化生產機制的認證標準構件,建立鋼結構住宅性能評價體系和測試方法,注重滿足住宅適用性能、環境性能的鋼結構住宅設計。三是注重在生產模式上創新。產業化的重要特征是實現鋼結構住宅的工業化生產,從部品研制生產,到整體住宅的成型,配套的建筑圍護墻體功能開發都要突破傳統產業的局限和框框,走創新發展之路。四是堅持在產品功能上創新。
最后,應該放到產業化推動的標準規范上。據統計,我國現行和正在積極制訂的建筑鋼結構的各類技術標準共有90本,在鞏固這些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繼續完善不同類型結構設計規范和施工技術標準,研制新型的輕質保溫墻體材料并解決與住宅部品的配套問題,同時還要廣泛宣傳開發輕型鋼結構住宅的好處,讓更多的開發商、設計師和用戶認識了解鋼結構住宅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