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結構住宅在歐美、日本和我國臺灣地區已廣泛采用,它具有抗震性能高、重量輕、耐久性好、施工速度快的優點。在建筑功能上,由于梁柱截面小、開間大、凈空高、使用面積大、居住舒適度高,因此它屬于節能和環保型住宅。在工程造價方面與鋼筋混凝土結構基本持平,因為鋼結構住宅的施工工期比鋼筋混凝土結構縮短一倍以上,其實際收益更大。因此,鋼結構住宅是代替磚混住宅較為理想的建筑結構體系。
概念
生態建筑材料的科學和權威的定義目前仍在研究確定階段。生態建筑材料的概念來自于生態環境材料。生態環境材料的定義也仍在研究確定之中。其主要特征首先是節約資源和能源;其次是減少環境污染,避免溫室效應與臭氧層的破壞;第三是容易回收和循環利用。作為生態環境材料一個重要分支,按其含義生態建筑材料應指在材料的生產、使用、廢棄和再生循環過程中以與生態環境相協調,滿足最少資源和能源消耗,最小或無環境污染,最佳使用性能,最高循環再利用率要求設計生產的建筑材料。顯然這樣的環境協調性是一個相對和發展的概念。
再生
高性性能的陶瓷材料可能廢棄后難以分解,建筑高分子材料常常難于降解,復合建筑材料因組成復雜也給再生利用帶來難度;黏土陶料混凝土砌塊輕質、高強、熱絕緣性和防火性能好,但其生產需要較高的能耗;塑鋼門窗較鋼窗和鋁合金窗更堅固耐久和熱絕緣性能更好,但它包含高的能源成本和廢棄處理時將對環境產生嚴重的負擔;立窯水泥也可能僅因其一產耗能小而被認為比旋窯水泥的環境協調性好,甚至對因釋放溫室氣體CO2而“黑名昭著”的水泥產業,也應看到其制成品水泥混凝土在使用過程自然發生的碳化過程對CO2的吸收。生產1噸水泥熟料,因燃煤和石灰石分解大約釋放出1噸CO2,除了燃煤釋放的CO2以外(約占40%),水泥燒成中碳酸鈣分解釋放的CO2量可以在緩慢的碳化過程中被水泥混凝土完全吸收。為全面評價建筑材料的環境協調性能,需要采用生命周期評價方法。生命周期評價方法是對材料整個生命周期中的環境污染、能源和資源消耗與資源影響大小的一種方法。目前雖然已有一些專著介紹并已進入ISO國際標準,對建筑材料而言,LCA還是一個正在研究和發展中的方法。
特點
生態建材與其它新型建材在概念上的主要不同在于生態建材是一 個系統工程的概念,不能只看生產或使用過程中的某一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