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雖然早期曾經在鐵結構方面有卓越的成就,但由于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的束縛,科學不發達,也么有堅持繼續研究和發展下去。因此,長期停留于鐵制建筑物的水平。直到19世紀末,科技革命的成功發起,大多數行業都采用了新的科技,鋼結構行業也走上一個新的起點。很久以后,我國才開始采用現代化鋼結構。
新中國成立后,由于對鋼結構產業的需求,鋼結構的應用有了很大的發展,不論在數量上或質量上都遠遠超過了過去。在設計、制造和安裝等技術方面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掌握了各種復雜建筑物的設計和施工技術,在全國各地已經建造了許多規模巨大而且結構復雜的鋼結構廠房、大跨度鋼結構民用建筑及鐵路橋梁等,我國的人民大會堂鋼屋架,北京和上海等地的體育館的鋼網架,陜西秦始皇兵馬傭陳列館的三鉸鋼拱架等等新型建筑不斷聳立。
鋼結構大致的分為輕鋼和重鋼。輕鋼結構的樓面由冷彎薄壁型鋼架或組合梁、樓面OSB結構板,支撐、連接件等組成。 所用的材料是定向刨花板,水泥纖維板,以及膠合板。 在這些輕質樓面上每平方米可承受316~365公斤的荷載。 邁特建筑輕鋼結構住宅的樓面結構體系重量僅為國內傳統的混凝土樓板體系的四分之一到六分之一,但其樓面的結構高度將比普通混凝土板高100~120毫米。但是輕鋼和重鋼的區別并不在結構本身的輕重,而在所承受的圍護材料的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