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結構行業目前正朝著空間、高層、多層的大型建筑轉變,舉目望去,結構新穎、造型獨特的建筑不僅給市民視覺上的美觀,更給城市增添了藝術的色彩。抗震、抗風、耐用的特性也成為鋼結構金子招牌,然而在大型鋼結構施工建設中,它是否也能非常好的來抗震呢?
從汶川血的教訓中,我們看到無論是剛接模型或者是鉸接模型,在分析基地剪力的時候一般要滿足最大水平位移約1.163Mm,應避免結構內力重分布,了解結構是否存在薄弱區,進而來判斷整體結構在地震中的表現。“避開活動斷裂帶”是常識,建筑地震載荷取大值,或者采取一些其它的方法:增加效能減震器,多增加支撐點,可以有效的吸收和釋放一些地震 帶來的能量,在建筑下面增設一層隔震墊等手段。
其實,完整和規范有關鋼結構設計技術規范,企業嚴格遵循執行,減少不合理的建筑,加強安全規范意識,大型鋼結構造價昂貴,因此具備強有力的抗震、抗風的多重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