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住宅發展,已經有十余年時間,在此期間,我國鋼產量急劇上升,政府及行業接踵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進行數十項科研、試點項目,并已經編制了兩部鋼結構住宅尺度和若干地方尺度,促進鋼結構住宅建筑的發展,但其進展依然不夠理想、比較緩慢。
挫折之一: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夠
目前,還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專門機構,制定出同一的鋼結構住宅推廣方案。在政策方面,例如土地、貸款、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條例不夠。從主體上,認知度不夠。地方政府、開發商以及客戶對鋼結構住宅尚缺少理性熟悉。鋼結構住宅作為一個必需產業化、工業化發展的大系統工程,僅靠單個企業的作坊式發展,是不可能達到工業化發展的,如何制定合適的途徑和方案,必需有指導性的方針政策。簡樸地以為在“工廠”出產就已經工業化是不準確的,假如以此宏觀定位企業的發展方式,去面臨市場和拓寬營銷渠道是不可能的。鋼結構住宅還未形成工業鏈。一些企業的行為仍舊定位在作坊式層面,無法解決上下游的協調關系,這應該有專門機構進行協調。
挫折之二:圍護結構及建筑設備發展滯后
鋼結構住宅的圍護結構體系,包括鋼結構住宅的內外墻體系、樓板系統、屋蓋系統(以上三者也統稱為“三板”)及外窗系統,其中以墻體系統為主。圍護體系在知足住宅使用功能中施展了重要作用,主要包括結構功能、熱工功能、密閉功能、隔聲功能、防火功能及裝飾功能。
目前,在鋼結構建筑中,墻體圍護結構可分為兩大類:一是砌塊類,有空心砌塊、實心砌塊。材料上由輕質混凝土,摻加各種產業廢物以及加氣混凝土砌塊等,此類材料比較適合于人們的砌筑習慣,就地取材,應用起來比較利便。二是輕質板材類,用大型輕質混凝土板,也有用保溫材料做成的夾芯板。有做成各種條板的,也有做成整塊板的。有各相關公司開發的各種板材,也有從國外引進的板材出產線。
目前出產圍護結構的廠家大約有400家。可歸納為近10個體系、品種、類型。但是能知足合用機能需要的卻很少。
可供選擇的墻體材料不夠多,特別是能與鋼結構很好連接、安裝以及耐久性可靠的墻體較少。還有一些廠家開發了一些新型墻體材料,但都存在一系列題目,如:質量不不亂、易泛起滲水、漏水等題目;構造措施不完善,板縫處理不當;外墻板與鋼梁、鋼柱的連接不尺度;配套的安裝配件不公道;安裝不利便;使用的尺度圖集不完善,難以形成尺度化出產和安裝的體系。
我國鋼結構住宅圍護體系發展相對滯后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能夠知足鋼結構住宅要求的圍護體系材料較少;二是對于鋼結構住宅圍護體系的相關研究也較少,對于我國鋼結構住宅的發展十分不利。有的鋼結構住宅項目造價相對于傳統住宅體系稍高,這是因為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圍護體系造價較高也是一個重要方面。
同時,其它配套工業也滯后于建筑鋼結構工業本身的發展速度。這將會掩蓋建筑鋼結構在節能、節材、環保、經濟等方面的優勝性,并導致建筑鋼結構建造本錢不必要的進步,進而可能進一步掩蓋了建筑鋼結構本身的性價比上風。
挫折之三:缺少針對鋼結構住宅的設計與施工規范
鋼結構住宅是近十幾年在海內剛發展起來的新型建筑形式,相應的技術規范、規程的編制工作滯后,多數設計和施工職員的鋼結構知識陳舊,短期內很難得到有效的改觀。另外,我國鋼結構理論與試驗研究尚不深入,良多技術題目還不能提出公道的解決方案,設計職員經常感到無所適從。結構師在進行住宅設計時,只有《鋼結構設計規范》、《高層民用建筑鋼結構技術規程》、《冷彎薄壁型鋼結構設計規范》、《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技術規程》、《矩型鋼管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和《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等可以參考,目前,固然已有兩部國家規程和幾部地方尺度,要做好鋼結構住宅設計還遠遠不夠,只能是試探著前行,一方面考慮做好設計,一方面還要考慮到工廠加工和現場安裝等題目,很難保證設計與施工質量。